横刻夜墨>玄幻>纳米崛起起点 > 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
    反应过来的陆学东,顿时心里大定,黄修远是哈工大毕业的,和他的母校西工大一样,可不是一般的高校。

    而贺稳在国内的官方研究所干过,自然知道哈工大的背后代表着什么。

    从实验室出来后,他吩咐代替黄伟常的助理张雷,先去黑省的冰城,设立一个办事处,然后在哈工大附近租一个安全的仓库。

    紧接着将氮20生产机,以及钝化设备,分解成为一个个零件,准备通过航空托运,运输到冰城那边去。

    在这套设备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那片“六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电压参数、真空负压参数,以及钝化配方。

    因此薄膜和参数芯片,被他单独拆解出来,准备随身携带过去。

    在等待的日子里面。

    黄修远和陆学东等人,又根据之前的六边氧化硅制造工艺,完成了另外三种多边氧化硅,分别五边氧化硅、七边氧化硅、八边氧化硅。

    这些纳米多边氧化硅,在未来的纳米材料学专业中,被归纳为一个大类型,具体名称有些长,叫“二维纳米—4+n边—氧化硅材料”。

    其实这个类型的纳米材料,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可以电控过筛原子或者分子,并且让通过的原子分子,在消耗电能,和其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

    因此这类材料,也被称为“纳米分子筛选器”,除了黄修远合成的氧化硅族,还有其他几个族。

    氧化硅族的纳米分子筛选器,是最容易制造,也是最容易实现商业化量产的一族。

    在实验室内,经过气相沉积后,将大量七边氧化硅,嵌合在石墨烯薄膜上。

    他们得到了一片七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在一系列实验后。

    陆学东露出惊喜的神情:“这个东西简直是最强水分子过滤器。”

    一台改造后的设备中,通过给水体施加大约1.7倍大气压,压力就可以迫使水体中的水分子,快速通过通电的七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

    如果施加的压力提升,水分子会以更加快的速度通过,而水体之中的其他物质,则会被留在另一侧。

    贺稳也兴奋不已:“黄总,我们的回收厂,之前不是在头疼那些垃圾废液,这下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了。”

    “污水过滤器的事情,你们尽快和工程组联合攻关,同时想办法,处理过滤下来的污泥。”

    贺稳急忙回道:“黄总放心,我一定尽快完成。”

    随着一系列技术的研发成功,燧人公司的研发部内,对于公司的未来,也是信心高涨起来。

    如果不是保密要求,多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的发明,绝对是材料学界的一个里程碑成果,作为核心发明者的黄修远,想斩获国内外的学术奖项,估计是手到擒来。

    对于这些材料的发明,燧人公司仅仅注册了分子式的专利,但是其他生产工艺的专利,一概都没有注册。

    分子式注册专利,那是因为这个东西,必然要投入到市场上,只要别人有心,要拿到一些样品,还是防不胜防的。

    但是生产工艺,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