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抢收
    第一百九十七章抢收

    在地头上集合了人马,王茂如让传令兵四处高喊,下令军队帮着农民收割庄稼。

    百姓们正在疑惑呢,就听到军中大嗓门的喊起来:“以排为单位,帮着老乡们收粮,快,快。”

    一时之间,军队帮着老百姓收粮,让老百姓吓得够呛。

    又听见很多大嗓门的喊叫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呼伦贝尔本地子弟兵,我们长官说了,无偿帮助乡亲们收粮,绝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任何报酬。”

    几个老乡正在害怕着,忽然看到帮着自己收粮的居然有自己的儿子亲人,惊喜起来,叫道“小六,小六子。”

    “三叔,俺们来帮你。”被叫做小六子的人屁颠屁颠的赶了过来。

    “这是……咋回事儿啊?”几个老农凑到一起。

    “不是收粮吗?”小六子笑道,“俺们长官说了,明天就来雪了,不收来不及了,让俺们帮着大伙儿收庄稼。三叔,你放心好了,你看到后面那一排拿枪的吗?”

    “看到了。”

    “他们是我们长官的亲兵,看着大伙儿,不让大伙儿欺负老百姓,拿老百姓粮食的,谁要是这么干,就地执行枪决。”小六子解释道。

    “哦,长官这么好啊。”

    “那是,快点干活吧三叔,俺们长官说了,明天天亮之前,必须把所有地的庄稼抢手完毕。”

    “恩呢,恩呢,他婶子,你们赶紧回家,熬姜汤。熬姜汤。”

    或许,这些士兵期初不愿意继续干这农活。自然就有几个偷懒耍滑的,但是当老百姓把姜汤端上来,开水拿来,热情地感谢的时候,让他们回忆起,自己本来就是农民,自己就是出自于他们。也让他们感到了受到百姓爱戴的自豪感,一个个抖擞精神,坚持不懈地干了起来。

    此刻,人多力量大的至理名言毕露无疑。将近五千人的部队。一下子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乡亲们干完自己的活儿,看到士兵们在不分彼此不分人家的帮助,也帮起来其他人家的活儿。或者有之前来自山东的,来自河北的。来自河南的,来自山西的,大家生活习惯和语言都不是一样,相处不熟,但是此时此刻,都发觉了对方的好,都发觉了邻里帮助的好。

    王茂如站在田头,笑着看着着忙碌的一切,高二带着几个老乡走了过来。端过来一碗姜汤,道:“报告,大帅,老乡们送来了姜汤。”

    王茂如笑着接过姜汤,一口喝光,一个似乎是士绅代表说道:“感谢王大帅。感谢王大帅啊,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活菩萨,活菩萨啊。”

    “这是军队该做的,军队就是保护老百姓的,不仅是你们的家园,生命,还有你们的财产。”王茂如说道。他接过一把镰刀,开始割高粱,周围的老乡可不敢,忙要拦住,说:“大帅,您可不能干这活儿啊,您是天魁星下凡,天兵天将的,不能干这活,折我们的寿啊这是。”

    “净扯淡,我以前干的活可不少。”王茂如哈哈大笑,“还天兵天将,你们啊,以讹传讹,干活吧,折腾完这一点就行了。”

    “大帅……那好吧。”老乡们诚惶诚恐。

    王茂如心说中国的官本位制度真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了,自己面对袁世凯,这些老百姓面对自己,都是这样的恐慌态度。他是倡导人人平等,但是有时候这句话仅仅是倡导而已,人人平等,怎么能人人平等,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甚至是未来,人人平等,就是人人不平等。

    干了一会儿,王茂如感到有点腰疼,站起来锤锤腰,自嘲道:“看来,干农活跟军事训练不是一回事儿,莫非我年纪大了?”魏东龄一旁劝说道:“将军,干干就行了,您别累着了。”

    “以身作则嘛。”王茂如喝了一口水,继续干活。一些帮工的工人本来准备这个时候抬价起哄,看到将军大人和他的士兵义务帮工,也不好意思抬价了。尤其是看到镇守使大人一地之长居然在田间地头干活,让他们很是吃惊,也很是感动。中国的老百姓最是纯朴,虽然有些小缺点,胆小懦弱自私爱占便宜,但是他们在大义上分得清,将军至少是一个把民众看在第一位的将军。

    没过一会儿,呼伦城来了很多人,自发的帮起了农户干活收割,收割下来的高粱杆和玉米杆,就堆在一起,烧起来,让大家看到亮。有的人是有钱人家,这个时侯也不吝啬了,把自己家的大灯笼拿过来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