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防空火网
    实战早就证明,中程防空导弹在对付战斗机、反舰导弹与弹道导弹时的作战效率都比不上区域防空导弹,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可是为什么到大战期间,中美海军还为战舰配备了中程防空导弹呢?

    看得见的因素是:区域防空导弹不适合装备所有战舰。

    一套完整的区域防空系统,不但要拥有数十枚区域防空导弹,还要有一套包括远程警戒雷达、远程探测雷达、火控照射雷达在内的完整的火控系统,整备质量非常大,需要占用大量甲板空间。[]

    结果就是,区域防空系统只适合于装备大型战舰。

    随着技术进步,战舰受到的空中威胁与日俱增,对区域防空系统的性能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导致系统不但质量与体积越做越大,而且价格愈发昂贵。拿中国海军为大型综合战舰研制的区域防空系统来说,在包含一百四十八枚区域防空导弹的情况下,整套系统的价格高达二百四十亿元。

    要知道,一艘反潜战舰的总造价也就三百多亿元。

    显然,就算反潜战舰的吨位做得足够大,也无法装备区域防空系统。

    问题是,反潜战舰也需要一定的防空能力,即便在航母战斗群内作战,反潜战舰也需要有限的自卫防空能力。原因很简单,反潜战舰往往会到远离编队核心区域的地方活动,不大可能得到防空战舰掩护。

    如此一来,价格低廉的中程防空系统就有了市场。

    此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因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中程防空导弹的作战效率不见得比区域防空导弹差。

    比如,在对付超低空突防的战斗机时,中程防空导弹就是理想选择。

    要知道,即便舰队上空有预警机,也不见得能够引导防空战舰拦截视距外的目标,因为预警机还有别的任务。

    当战斗进入到视距内,中程防空导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与区域防空导弹相比,中程防空导弹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灵活。比如中国海军最新式的中程防空导弹的总质量只有二百四十七公斤,而区域防空导弹接近一吨。在发射后,中程防空导弹能在一秒钟内转向,在三秒钟内加速到六马赫,随即抛掉起飞助推发动机,进入攻击阶段,而区域防空导弹要到第八秒的时候,才会抛掉加速发动机。在已经看得见的交战距离上,这五秒钟的差距将有决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中程防空导弹的机动过载几乎都是一百个g以上,而区域防空导弹的机动过载很少超过六十g,因为区域防空导弹主要依靠较快的速度拦截目标。

    这些差别,对拦截超低空突防的战斗机有决定性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程防空导弹就是万能的,能够对付所有超低空目标。

    实战已经证明,在面对现代化战斗机的时候,特别是那些能在瞬间把机动过载提高到二十g、而且最大机动过载不受高度与速度限制的先进战斗机,任何一种现役的中程防空导弹都有点力不从心。

    只是,实战也证明了中程防空导弹的另外一个价值:扰乱攻击机群。

    这个价值,是中国海军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与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发现的,即集中使用中程防空导弹,能够迫使来袭的攻击机分散,从而使敌机无法在同一时间向战舰发起攻击。

    结果嘛,自然是为战舰争取到了更多的自卫时间。

    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证明,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能够拦截反舰制导炸弹,只是拦截效率不是太高,往往需要进行两到三次重复射击,而且在重复射击间隙,需要对前一次射击的效果进行甄别。

    也就是说,拦截反舰制导炸弹是一件比较费时的事情。

    如此一来,如果能够迫使敌机分批次投弹,就能让战舰获得足够多的拦截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拦截效率。

    这场战斗,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当时,一百二十架美军战斗机,分成三个编队进入,结果都在投弹前,被迎面射来的中程防空导弹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