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科幻>大明咸鱼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种思维的误区
    杨少峰终于明白了过来。

    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财务经理长时间让公司没有负债,说明这个财务经理没本事,是一个失败的财务,包括杨少峰也一直这么想。

    然而这种负债运营的想法放在后世是可行的,放在大明却是根本就不可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朱老四带着马仔去砸了阿鲁台家的场子,战后要不要封赏?国库没银子怎么办?

    后世可以加印钞票,了不起也就是因为增发而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后世的总体经济体量大,股市和期货等等盘口可以撸羊毛,还有政策调节和各种债券可以搞,所以负债运营很正常。

    而现在的大明却是贵金属货币与宝钞并行,如果不是杨少峰不停的折腾,估计宝钞最终的命运还是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越来越贬值,直到被彻底放弃。

    简单点儿说,就是大明根本就没有负债化运营的先提条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是所有人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夏原吉也不例外。

    如果国库里面没有足够的银子,那朱老四和夏原吉就只能印宝钞来进行封赏,而宝钞的价值又低的可怕,士卒们拿着宝钞也花不出去,影响不影响军心士气?

    大家卖命打仗,回头却得到一堆废纸,下次还有人跟你去玩命么?

    所以这就是两种不同思维所产生的误区。

    琢磨了半晌之后,杨少峰才开口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只要宝钞和银子互相兑换的事情继续推行下去,宝钞就是银子,银子就是宝钞,夏部堂又体必纠结于金银?”

    夏原吉的眼睛一亮,接着又黯淡了下去“老夫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就像是之前一样,无度加印宝钞的后果就是宝钞贬值,老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宝钞就这么毁掉。”

    杨少峰眨了眨眼睛,又仔细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然后才开口道“那么下官敢问夏部堂,明年打算印发多少宝钞?印发的依据又是什么?”

    夏原吉捋着胡须道“自然是今年的税收与国库存银,除了发行新钞,同时还要销毁一千九百万锭的旧钞,重新印发两万贯宝钞。”

    杨少峰却摇了摇头道“我曾经看过往年的邸报和公文,也曾拜托太孙殿下帮我调取了一些记录,根据这些文档可以得出,永乐元年到永乐十二年,国库收取的赋税和存金存银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宝钞却是大量印发。

    而从去年开始,国库里面的商税占比要高于往年,存金存银没什么变化,其他物资却同步增多。

    直到今年,国库里面的商税占比几乎又翻了一翻,而存银更是比去年多了两万两,其他物资基本没什么变化,这些下官没有说错吧?”

    夏原吉点了点头道“没错,存银确实是在增加,而且今年用于河堤、桥梁的支出要远超往年,所以实际上增加的存银不止两万,应该是十二万两才对。”

    杨少峰点了点头道“那么问题来了。”

    斟酌了一番后,杨少峰道“民间的宝钞保有量是多少?销毁一千九百万锭宝钞,却只加印两万贯宝钞,民间需要宝钞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夏原吉顿时有些傻眼。

    民间还有缺少宝钞的时候?就算是真有,印不就行了?

    等到夏原吉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杨少峰就忍不住嘲讽道“收回来的赋税,原本就是民间的一部分,夏部堂销毁旧钞,就等于是将原本属于民间的一部分宝钞给人为毁灭,确实能够提升宝钞的价值,但是却会影响到民间的物价。

    而且毫不客气的说,光这边市城的宝钞缺口,就在百万贯以上,夏部堂只加印区区两万贯,却是够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