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科幻>望思辞卫子夫记 > 191、尧母
    刘彻给据儿赐宫人这事很突然,我总觉得很蹊跷,私下里,我又让人去甘泉宫打探了一番,自齐心病殁后,刘彻的身边围绕的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几乎也没有我能信的过的人,不过要从刘彻身边打听些事情,对我而言并不是难事,只是我没想到,这番打探竟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奴婢派过去的黄门打探到是黄门苏文向陛下进言,说太子调戏椒房殿的宫女,陛下遂才给让人给太子宫增加二百个宫人!”程飞说道。

    给太子宫增加宫人不是什么大事,可向刘彻进谗言诋毁据儿,这就很可恶了,我心中恼怒,说道:“这事太子知道么?”

    程飞摇头道:“奴婢不知,不过以太子的聪慧,奴婢觉得他应该是知道的!”

    是啊,我的据儿向来聪慧,这件事这么突然,他怎会不查呢?想起那日我问他,他轻飘飘就揭了过去,显然是不想让我担心。我点点头,说道:“派人留意着甘泉宫那边,再有什么异动,一定要随时禀报!”

    有人要构陷我的儿子,我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待程飞退下后,我便又唤人去把据儿叫来。刘彻远在甘泉宫,只过问朝堂大事,日常政务还是都交由据儿在监理,所以大多数的时间据儿都是在宣室理政。

    摘两串蒲桃的功夫,据儿便到了,见了那一颗颗如东珠般莹润饱满的蒲桃,据儿垂涎欲滴,便唤人去洗了一串来,说道:“阿母这儿的蒲桃比蒲桃宫里的蒲桃种的都好,不酿酒真的是太可惜了!”

    我净了手道:“我不是教阿妍怎么酿酒了么,酿蒲桃酒的方子我也给她了,你想喝让她给你酿啊!”

    “不一样”,据儿摇头:“她酿的酒没有阿母酿的好喝,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

    我笑了笑,说道:“不是酒酿的不好,只是喝酒的人心境变了罢了,你就是再让我酿,我也酿不出原来那个味道了。”

    我酿酒的初衷原是给卫青和去病他们庆功用的,那些年打胜仗的日子多,心里高兴,自然是什么酒都好喝了,可漠北大战以后,幼蓁和去病相继离世,害怕触景伤情,所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酿蒲桃酒了,再后来卫广出征的时候我酿过两次,可他和卫青一样更偏爱甘露,并不买蒲桃酒的账,所以我后来就没再酿过蒲桃酒了,改做和蒲桃有关的糕点和果浆,哄哄孩子。而这些年接连吃败仗,怎么可能还喝的出当年的那个味道呢!

    一语中的,据儿忽然沉默起来,手里剥蒲桃的动作也慢了下来。他这一点跟我很像,吃东西比较精细,不把蒲桃皮剥干净就吃不下去,不像他父亲,吃蒲桃从来不吐蒲桃皮。

    我剥了一颗蒲桃,问道:“苏文向你阿翁进言诋毁你的事,你是不是知道了?”

    据儿回过神来,嗯了一声,把剥好的蒲桃塞进嘴里,又去擦手。

    “那你打算怎么办?”我心中愤懑,又道:“那些人现在连你也敢诋毁,你可不能轻易放过他们,由得那群乌合之众在你阿翁身边谄媚奉承,以后愈发有恃无恐了!”

    相较我而言,据儿显得要淡定许多,说道:“前两日我刚知道这事儿的时候,也和阿母一样,恨得牙痒,巴不得立刻宰了苏文,可是后来我想了想,其实重点还是在于阿翁,阿翁如果相信我,就不用在意那些小人的诋毁,如果阿翁不相信我,那即便没有苏文,也还会有王文李文,以阿翁的脾气,如果不会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几句的,谁又敢去他身边伺候呢?”

    这倒是实话,老年的刘彻心性愈发不定,暴戾无常,让人琢磨不透,如果没点子哄他开心的本事,还真没人敢轻易往他身边凑。

    我盯着杯中的水看了半晌,问道:“你觉得他现在还像以前那样信任你么?”

    据儿思忖了片刻,说道:“说实话么,肯定是比不上以前了,因为矫诏那事儿,阿翁对我多少是有些意见的,所以才会相信苏文的谗言,往我宫里添人,又不肯让和我当面对质!”

    “唉!”我叹息道:“你心里明白就好,阿母就是担心,你们父子这样搞,容易叫那些小人钻了空子。”

    “这我倒不怕,阿翁虽然信了苏文,可并不代表不相信我呀,他没有斥责我,反而给我添人,说明他是向着我的,阿翁是何等的精明睿智,岂会被那些奸佞小人左右?!”据儿笑了笑,又信誓旦旦的道:“我相信阿翁,只要我不做错事,不再惹他生气,等他气消了自然就好了,阿母别担心了!”

    他明朗而自信的笑容源自于他对君父的信任,让我想起小时候,他被人构陷残害兄弟的时候,他的君父也是这般信任他的,纵然彼此间有些不愉快,可到底是三十多年的父子,血浓于水的骨肉至亲,又岂会惧怕外人的几句谗言呢,我心中渐渐释怀,如果刘彻看到此时的儿子,想来也是无比欣慰的吧。

    很多事情我们都怀抱希望,以为只要自己尽全力去做,一定会有一个想要的结果,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和据儿终究是高看了他的君父,没能等到他们父子俩和好如初的那一天,而当我们终于认清现实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太始二年春,史皇孙刘进正式迎娶家人子王翁须为皇孙妃,二人两情相悦,佳偶天成,同年秋天,我又做主将元姬许配给卫航和陈灵的儿子卫霆,太子唯一的女儿嫁给平舆侯嗣子,也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前后两桩喜事连在一起,着实让大家热闹了好一阵。

    然而,大喜过后便是大悲,太始三年我相继送走了大姐和平阳公主,正在我的伤痛无以复加的时候,甘泉宫又传来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钩弋宫的赵氏怀孕十四个月生子,这个如同母亲一般带着神迹降生的儿子,令时年六十三岁的刘彻高兴不已,当即就晋封其母赵氏为婕妤,并将其出生的宫殿更名为“尧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