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青答应得也很爽快:“那陶某就却之不恭了。”

    阿盼也很开心,走过去拉了陶青的手,跟她讨论起兄长今日做什么早饭,独剩周福临郁闷。

    这人上回还口口声声道,他家不容易,不忍心,让他和弟弟多吃点,滋补身体。

    如今又能吃了?

    左右不过是多做几个窝头,多加点咸菜,周福临钻进了胡家的灶房。

    周福临不是做饭的料,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果腹,谈不上美味。

    他刚拿起几个红薯,陶青揣着东西也跟了过来,东说西说,告诉他如何做最好吃。

    尽管她的态度温和,也惹得周福临不快,放下红薯冷声道:“陶大夫今儿是来指点我的厨艺么,若嫌我做饭不好,尽可离去,我是万万不敢勉强的。”

    他是很感谢陶青对阿盼的关心,认为她是个好大夫,但不意味着他们的关系亲密到能交流食谱。

    陶青将怀中的东西拿出来:“误会,陶某极是喜欢阿盼,便想着一起吃顿饭,又不好占用周公子家的食材,这不,特意带了擀好的面条,想做碗阳春面给他。”

    雪白的面条被她握在手中。

    那面条一看就是上好精面擀成,又细又白,根根分明,是周福临一家平日不怎么舍得吃的东西。

    周福临目光一闪,发觉自己的确误会了陶青,讷讷推辞:“不必如此,挺费钱的。”

    阿盼是很乖,但不至于让见面不到三次的人,这般喜爱吧?

    “没准儿阿盼想吃呢?”

    陶青轻笑,示意周福临看门外,有个瘦小的身影悄悄探着脑袋往里瞅。

    周福临见状不由得心里一酸。

    是他没用。幼时爹娘还在时,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就算家境逐渐落魄,一碗白面还是绰绰有余的。

    直到爹死了,娘忽然奋起读书,花费好多银子,又患病而逝,担子挑到他身上,自己和小弟就过得艰难了。

    陶青说要亲自煮面,周福临面上虽冷,却表示要帮忙。

    二人皆专心致志,一个洗锅一个捡柴,一个添面一个添火,行动之间透出了难言的默契。

    阿盼乖乖坐在灶房门口的木凳上,睁大了眼看兄长和大夫姐姐忙活,逐渐嗅到一股香味。

    他的脑袋被人摸了,扭头一看:“胡爷爷。”

    “嘘。”

    胡大爷让阿盼小声点,笑眯眯注视着灶房二人,笑出了眼角皱纹:“阿盼啊,看你哥,像不像跟在妻主身边的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