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指点可谈不上,小子知道的肯定知无不言就是。”赵振中应承道。

    在阎锡山的提议下,赵振中随后又带众人观看了正在施工的机车厂工地。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阎锡山问道:“赵先生,专为同蒲铁路兴建这个机车厂,不觉得有些浪费吗?”

    “阎长官,这个机车厂是我去年10月份才向华美公司提出设立请求的。如果在去年9月份之前,设立这个机车厂确实有些浪费,但就眼下国内的形势来说,现在设立却绝不会浪费。”赵振中解释道,“此前,在我国北方,关外、唐山、青岛、洛阳各有一个机车厂,而现在,关外的被日军占领了,唐山、青岛的又处于日军威胁下,剩下一个洛阳机车厂目前又只能维修而无法建造机车。因此,这个机车厂肯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阎锡山本来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随口一问,却不料竟得到赵振中这样的回答。仔细一思量,阎锡山和一边的徐永昌、杨爱源都心中震动。赵振中说的北方几个机车厂的情况确实没错,而南方现在能造机车的也就汉口的机车厂还靠谱点,若是中日现在全面开战,耗损之下,恐怕用不了多久国内就空有铁路而无机车用了。

    “赵先生考虑得长远。”阎锡山沉吟道,“若是将来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赵先生认为晋绥两省现在应该做什么准备?”

    阎锡山早年在日本喝过洋墨水,从30年底到31年8月初又在大连呆了大半年时间,和土肥源贤二等日军上层人物也经常接触,对日本人的心思自然有数。特别是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阎锡山完全能判断出,中日间全面战争已难以避免,只是爆发时间早晚而已。因此,他想听听赵振中这个非政界人士的看法。

    “阎长官这可有些难为我了。”赵振中苦笑了下,又思量着说道:“打仗上的事情我不好说,只就经济方面说点自己的浅见。”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是将来真有大战的话,那么物资充足与否将至关重要。我想阎长官不妨从物资方面做些准备。哪怕将来没有战争,储备的物资也可变现,不会太吃亏。另外,不妨趁国外经济不景气,多引进些能用得着的设备,加快经济的发展。”

    现在正是西方国家经济上处于低谷时期,若是阎锡山能下定决心购进设备和战略物资,绝对不亏。

    “赵先生此前是实业赈灾,现在称得上是实业救国了。”阎锡山颇为感慨,“若是晋绥两省今后在海外贸易上有麻烦到的地方,还望赵先生多帮忙。”

    阎锡山在前年的大战中就是吃了物资匮乏的苦头,因此,对赵振中所说的物资储备的事情尤为关注,他心中已经隐约有了个想法。

    阎锡山一行在保德前后呆了两天时间,在赵振中带领下又观看了水泥厂、炼焦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等产业。看完之后,阎锡山大受启发,准备到太原就任后好好谋划一番。

    当阎锡山于3月初在太原就职后,便推行其“造产救国”的思想,后又于4月12日成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该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在阎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设计工作。当然,在有关经济方案上,阎锡山曾让人专程到保德就一些问题征求赵振中的意见,而赵振中也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给出了令阎老西满意的答复。

    在随后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中,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后来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省营经济。这其中包括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创办西北实业公司等。可以说,“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实施,为山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也为后来的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到4月中旬,应付完阎锡山的问题后,赵振中却又得到了一条消息:马鸿逵要率领15路军两万左右人马经平绥线回宁夏救其老娘!。.。

    更多到,地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