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网游之超级记者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一代车震
    百年后的火车,与百年前相比,并无很大区别。..不过理所当然的,随着科技的飞跃,百年后火车的平均时速高达500千米/小时;也就是说,李秉在坐上火车后,只需两个多小时,火车便能抵达一千多公里外的江北了。

    而这种速度,是汽车无法想象的。当然,汽车的速度远比火车慢,并不是汽车的发动机不行;相反,汽车就这么点大,想要开出500公里/小时的时速,对百年后的科技而言,实在再简单不过了。所以,限制汽车速度的,并不是发动机上的问题,而是制动上的问题。

    要知道,汽车就算再先进,也无法违背物理学,刹车的时候也是要制动距离的;一辆小汽车,要是在路上开出500公里/小时的速度来,一旦碰到点什么情况,想刹车,结果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根本就刹不住;刹不住的后果是什么?——车毁人亡。

    可能也有人说了,没关系啊,可以用反向的动力来制动啊!——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天真的。汽车确实能被反向动力迅速地制动住,可是人呢?惯姓之下,就算车内的人系了安全带,那在超快的减速度下,也会被安全带活活勒死。

    游戏不是现实,现实中的物理学,无法违背。

    所以,也只有火车这种拥有专属轨道的交通工具,才能飙出超高的速度来。

    上了火车,李秉便朝着自己的位置摸了过去。二等座的车厢相当拥挤,左右两排都是两个座位,而中间的过道,自然就相当地狭小了。不过,这些对李秉来说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早点到达江北市就行。

    “嗯……靠窗的位置,还不错!”不过,当李秉走到自己的位置旁时,却发现自己位置外面的两个位置,已经坐了一男一女两名乘客;而这两名乘客都戴着游戏头盔,双眼紧闭,显然正沉浸在《拔刀》的世界里。

    看样子,这两名乘客应该是前面的站点就上车了的。

    二等座的位置就这么点大,两名乘客坐着,李秉自然就进不到自己那个靠窗的位置去了。

    “额,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李秉轻轻拍了拍过道旁的男乘客,道。

    李秉这么一拍,游戏头盔自然就会提醒男乘客现实中有人找。

    一般来说,玩游戏的时候,只要游戏里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碰到现实里有人找,都会很快就从游戏里暂时退出来,先去看看现实里有什么事情。而在旅途中玩游戏的人,通常更是不会在游戏里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以免现实中突发急事。

    不过,李秉在那名男乘客身旁等了十多秒钟,却仍不见他从游戏中退出来。

    “额,估计是这人在游戏里有事吧……”对这种事情,李秉也是比较谅解的;将心比心,如果李秉在游戏里有重要的事情,就非常不喜欢被人打扰到。

    “既然这样,我就只好稍微高调一点了……”李秉暗想道。李秉可不想一直傻站在过道上,毕竟,过道就这么点大,李秉站在这里,看看难看不说,还非常地影响通行;尤其是餐车过境的时候,李秉更是会钻都没地方钻。而且,乘警还特别喜欢查站在那里的乘客的车票;李秉虽然经得起查,但肯定也不会乐意被单个儿拎出来查不是?

    既然不想站着,而走又走不进去,那李秉就只好跳到座位里面去了。

    要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跳过两个人,虽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但更多的可能,是跳的时候失误了,直接跳到别人身上去了;就算是身手矫健点的,也极有可能在跳的过程中不小心绊到点什么,然后就摔了个狗吃屎。当然,只要是个正常人,一般也不会选择“跳”这种方式入座。

    不过,李秉不是一般人,所以,他做出了这么个2**的选择。

    “唰!”

    李秉的脚尖轻轻一点,人就像一片鸿毛般“校湖畔、遍地开花的小旅馆等诸多精神、物质条件的催动下,革命进行得很成功——哪怕有不少人想阻挡革命的步伐,但到最后都无非只是可笑的螳臂当车。

    而百年后的今天,不论男女,谈论“姓”、实践“姓”,早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当然,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保持着一份矜持的——谈论“姓”,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可实践“姓”,一般却是偷偷摸摸的;这也是为什么,车震通常都在车里震,而不是在车顶震的原因。

    当然,在车顶车震、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xxoo的,在当前的这个时代里,也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反而人们早已经对此类事情习以为常了。不过话说回来,开放到这样的程度的,毕竟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李秉身边的这名化装女一般“矜持”的。

    像化装女,虽然也有在车厢里高谈阔论xxoo的事情,但却没有在车厢里就直接xxoo了。所以,周围不少人虽然听到了他和两秒男的对话,但都没什么人特地地把注意力放到他们身上来;在绝大多数人听来,这种对话,就跟“嗨,吃饭了没”、“吃了”之类的对话一样平常。

    混迹在这样的社会里,这样的对话,李秉自然没少听。通常情况下,这种对话,李秉也都是直接略过不听了的;不过奈何今天对话的两人就坐在李秉身侧,李秉就算不想刻意去听,但两人的对话还是只字不落地传到了李秉耳中;在加上李秉本来就是在无所事事地看窗外,这一个个字传到李秉耳中,自然也就在李秉耳中形成了一幅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