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本宫渣了大司马后 > 第 24 章
    霍如仪登上车辇,对着路对面来的大将军,劈头盖脸一顿斥责,染了丹寇的鲜红指尖,指着对面的人叫骂道:

    “让我区区一个女子去安抚社稷,要你这个大将军有什么作用。国库捉襟见肘,被赵国骑在头上欺负,就是因为你这种白领俸禄而不干实事的废物尸位素餐!”

    镇国大将军看她是女子,不好当场发作,由着她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斥了一番后扬长而去,回到府中,气得拿鞭子抽了堂前的石柱十几下。此事一时间由朝堂传至民间,立马成为了萧京近日茶余饭后的笑谈。

    次日镇国大将军再次提及和亲事时,有臣子立马指出:“镇国大将军昨日受兖国长公主斥责,恐怕怀恨在心,有公报私仇之嫌。”

    一番攻劾之下,镇国大将军一介武夫,哪里抵挡得住文官的口诛笔伐,只好抽身暂退了这摊浑水。

    霍如仪闻讯,令党羽趁胜追击。这回她几乎调动了全部力量,来对付朝中要她和亲的声音。一方面是为和亲事,另一方面,镇国大将军的退让,令她意识到,眼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展现她在大燕朝堂上的影响力。

    一旦朝臣们看见与她为敌的下场,那些怀揣着野心的投机之人,会知道谁才是真正值得投靠的主子,她正可以借机扩大势力,进一步掌控朝政。

    皇帝在殿中端详近日呈上的厚厚一沓折子,不必说,其中半数都与兖国长公主和亲事有关。

    他方才辍朝时显得很是为此伤神。待退回殿中,却立马恢复了精神,所谓的头风也不犯了。宫人替他揉着脑袋,他信手翻过那些奏章,嘴角噙起一丝微笑。

    他这个好妹妹真是够卖力的。

    事关国计民生的政策之议自不必说,朝堂上翻来覆去已经吵了好久。有人为了论证兖国长公主不适宜和亲,连她早年入道的事情都挖了出来,说她如今仍是为明懿太后祈福的女道士之身,不宜和亲。

    要不提这茬,恐怕都没人想的起来,萧京城中艳名高帜的长公主,原来是个女冠之身。恐怕如仪连道德经都没正眼瞧过呢。

    甚至连钦天监都没有落下,为此上书高谈阔论,细数近来天象,什么荧惑偏位,拂星陨天,长篇大论汇成一句话——兖国长公主和亲一事万万不可。

    甚至有人不怕死地暗示,另一位长公主如德更合适和亲。

    皇帝的眼神看戏一般,拂过那些上书臣子的名字,记在心头。霍如仪的手原来伸得这么长,他算是真正见识了。

    他转手将近来的诸多议论,都呈去了太后跟前。

    太后在朝政上一直不肯撒手。毕竟当年先皇抱恙,便是她代行决议。先皇当年扶她,一半原因出于爱重,另一半因为她出身寒微。张太后生生靠她雷厉风行的手段,把张氏一族提拔成了如今的显贵之门。

    尝到了权力滋味,便很难放手了,如今太后虽然撤帘,但还是时常过问朝政,时不时给予皇帝一些“提点”。

    皇帝头一回这么主动地送折子给太后过目。当然不是因为母慈子孝。他特地把要如德和亲的那几份折子放在了上头。

    太后当即唤来了皇帝,责怪道:“陛下做了天子,难道一点人伦也不顾了?如德是你的亲妹妹,你也舍得送她去那偏远之地受苦么?”

    皇帝为难道:“可是如今朝野之议,都指向如德,朕也不知如何是好。”

    知子莫若母。太后一眼戳穿他这副委屈形状,冷冷道:“皇帝是不知道,还是揣着明白,等着哀家开口?休鸩蛮夷之族,就是要打,我大燕衣冠上国,何足畏惧。当年他们叛乱,高宗镇压时毫不畏惧,才使得四夷臣服。难道国祚延续至今,反而不如开国时了?”

    皇帝在强势的母亲面前,一向只有示弱的份。他立即低下头来,虚心地问道:“燕赵近来

    有干戈之患,若打起来,加上休鸩战事,国库捉襟见肘。儿亦不知如何是好,还请阿娘明示。”

    太后眸间寒光一闪:“你不就是想让哀家在盐铁的事情上松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