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穿成宝玉要努力 > 收成大涨 难道这庄子真的能让粮食收成大涨?
    听着身边人都议论纷纷,赵珩臻一脸凝重,显然是对李景誉打探来的消息上了心,见他如此,一旁的随从忍不住劝道,“王爷,此事只怕有内情……”

    这个庄子也没看出有多大不同,怎么可能种出来的粮食会比旁人多出那么多?稍微对农事有些了解的人,听了就立马不信,他们如今见王爷上了心,生怕到时候赵珩臻会失望。

    而对于这些纷纷劝解的属官,赵珩臻却是缓缓摇头,“别是有一分的可能,这事也不能小觑。”寻常只能种出三四百石粮食的庄子,一下子种出来了四五百石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若是能找出其中的诀窍,那对大齐来说,都会是一件盛世,到时候大齐有更多的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百姓。

    顿时,赵珩臻内心一片火热,众人都瞧出他的意动,知道是劝他不得,邓绥站起身来,“既然如此,不如让属下去为王爷探听清楚,这庄子上的人究竟是如何行事?”

    “不,我亲自过去看看。”

    ***

    贾母虽平时不怎么过问庄子上的消息,但是听到贾琅报上来的数额时,也是心头一惊。

    “当真是有这么多收成?”

    贾琅此刻神采飞扬,“自然是这么多,若是老祖宗不信,孙儿带着你去外面瞧瞧,可以让庄户们再称一遍,让您亲自过过眼!”

    贾母没作声,贾琅报上来的数目与她以往听到的差太多,不过贾母最先怀疑的就是自己的那些管事以前是不是欺瞒了自己私吞了不少银两下去。底下管事或多或少都会贪点,这事贾母心里门儿清,只是与贾琅如今报上来的数目相比,未免贪了太多。

    贾琅解释起来,“祖母,其实先前孙儿便说过了,用这稻田来养鱼,稻子会长得更好,如今有这样的收成也不奇怪。”

    “那若是没在里面养鱼,又能有多少收成?”

    贾琅思忖片刻,“这也要看是否风调雨顺,若是年岁好的话,应该也是有三四百石的……”

    贾母心里有了底,看来她以前庄子上管事确实算不得老实,倒也没敢贪太多,倒是宝玉弄出来的这稻田养鱼着实唬人,竟让粮食涨了两三成,这可不是小数目。

    贾琅见着贾母露出心动,便赶紧说道,“祖母,如今那稻田里的鱼都还没捞起来呢,若是能将它们都打捞起来卖出去,还能再赚上一笔银子!”

    这些银子在贾母面前自然只是一笔小数目,但那是因为这个庄子本身就不大,田地也不够多,而贾母手里却是有不少的田地,若是都拿出来改造一下,每年多个几千两不是问题。

    贾琅心里算盘打得“啪啪”作响,若是经营得好,那一年何止是多出个几千两,说不定上万两也是可以的,而十年下来不就有十万了吗,再攒攒就能将他们府上欠国库的银子给还上了,到时候他们荣国府少了这件祸事,贾琅睡觉也能踏实几分。

    贾琅想起贾家欠的银子就一脸愁苦,不免又想起先前在雍德王府赵珩臻见到他时各种阴阳怪气,一想到这位大佬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皇帝,贾琅就像是被上了发条,心里一心想着要赶紧将银子换上,让大佬少惦记着他们贾家一些,这些才能活得长久。

    也不知这人是不是不禁念叨,贾琅不过是稍微想了几下,竟就在人群里见到了雍德王爷赵珩臻?身旁似乎还跟着他的前夫子李景誉?

    虽然心里纳闷他们怎么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自己的庄子里,按理来说,京城这个时候不该乱着吗?

    但是贾琅还是赶紧麻溜地上前见礼,就连贾母看清了来人身份后,也不敢端着身份,眼见他们就要跪拜下来了,赵珩臻连忙让人止住他们。

    赵珩臻对贾家的人可没什么好印象,自然不会是为了给恩典给这贾家的老太太和小公子,只不过如今他行事不便不想让更多人知晓行迹,这才是要越发低调为好。

    不过看着这周围的庄户们此刻都一脸兴奋与激动之色,赵珩臻看向贾琅的眼里多了几分审视,难道这庄子真的能让粮食收成大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