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从明朝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十五章 医学与教育
    第二天早上,朱棣从床上爬起来。

    早上六七点,在炎炎夏日,正是一天的最清凉的时候。朱棣沿着王府的花园跑了两圈。这是朱棣来到这个时代的一个月多月一直坚持的一件事。这可不是前世的环境了。如果身体不行的话,稍微有一点大病可真的是要人命的。

    防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朱棣只有保障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保证自己尽量活得更久。也不是朱棣看不起中医学,毕竟中医学也有颇多建树,朱棣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但是人体这个系统太复杂了。靠着经验科学,是远远不可能准确治疗的,只能说靠着经验来治疗?经验越丰富,那医术越好。

    不说现在的靠着经验的医学水平,就是现代医学有着那么多先进的科学仪器,建立在现代实验科学上的现代医学,都远远不能说自己搞清楚了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有些疾病的治疗也是不求甚解,远远没有搞清楚真正的发病机理。

    不过客观来讲,现代医学是远比中医学发达的,毕竟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体系上的,是对对生物科学孜孜不倦的求索,建立起来的成果。

    毕竟就像猖獗一时的传染病,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说我能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医学治好,大家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对病毒进行RNA测序,再按部就班的做出疫苗。这些都是现代医学的优势,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像原始人发现一些特别高大的树木更容易被雷劈,可以让部落更容易获得火的资源。这就是他们总结出的经验。

    而人们逐渐深入研究后,发现是因为树太高。雨水又具有导电性,树木被雨水打湿后导电性会更好。这样,地电位被近似引向树尖,树木就起到避雷针引雷的作用,但与避雷针比较树木的导电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一般雷电流都是上万安培,能量巨大,温度极高,树木因为承受不住这样的高能量作用而发生爆裂倒塌。所以就容易起火。这就相当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原理,从而发展,这就是现代科学。

    而中医更像是几千年老祖宗根据自己的智慧,总结而出的宝贵经验,在这个时候更像一座待人发掘的宝库。比如某些药方、中医理论等,毕竟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一代代的人添砖加瓦,发展而来的。

    或许我们用科学的理论去了解那些总结出来的经验,达到知其所以然后,又是一次科学的大发展?朱棣也不懂其中具体关节。

    说穿了,他也只是一个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而已,哪里又了解别人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在前世的环境下,但凡另一个专业领域,隔行如果如山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在这些知识密集的专业下,大多数人一辈子能把自己的从事的领域搞清楚,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朱棣跑着跑着,就不自觉得想到了太多,不过既然想到了这里,索性考虑一下将来医学的发展好了,以前朱棣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情。到现在朱棣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培养医学人才。

    朱棣想着,关于医学的发展,最基础的也是需要教育在自己封地大规模普及了后,才能开始。毕竟要学医,最基础的教育还是要接受的,不可能连基础的化学、生物什么的都不会,就让人去发展现代医学,不是说培养了一批会动手术、切切阑尾或者会制成青霉素的人就是发展了医学。现代医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不是几十个会动手术的医生就能撑起的。

    而朱棣也没有学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没有精力去学习。所以以后就只能扔给他们一些书籍,让他们自己去学、去研究。所以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在城里找两个大夫就可以说是开始发展医学了。必须要接受过科学教育,才有能力在这一条无人指导的路上探索前行。

    但是现在朱棣亟需的是工科方面的人才,而在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资源如此紧张的环境下,朱棣可舍不得分出一大批去学医。

    为什么?难道医学不重要吗?

    不,是因为鲁迅说了,学医救不了中国~

    ……

    朱棣就这样思绪万千,想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的医学,朱棣锻炼身体的念头又强了不少。

    直到徐婧亲自过来喊朱棣吃早餐。他才慢慢放下了这些事情。

    ……

    洗过澡,吃过早饭。朱棣神清气爽的来到了学校。当然,现在姑且还不能算作学校,毕竟也就几十人。算一个大一点的私塾?朱棣也没有办法,目前的教师人太少了。朱棣想扩大规模也扩大不起来。

    不过马上就到了一个月,即将出现第一批被淘汰的十个人。就算是淘汰的第一批人,朱棣对于他们的水平还是相当放心的。因为这几十个人,大部分都成绩很不错。除了少数极为优秀的人,其余的大部分人可以说是不分伯仲,淘汰下来只能说是状态不好了。

    淘汰下来的人,只要知识水平合格,就让他们去教下一届的学生。这样就能逐步扩大教育规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