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黑金王朝 > 第四十九章 招安(五)
    大家最想不到的就是郑驿丞被火线提拔为中城县的知县,其实,这完全就是知府千金、那位张夫人的话起了关键作用,正是因为在徐夫人几次和张夫人的谈话中,屡次提到百里驿站的功劳,尤其是对郑驿丞的正直、清廉和报国为民之心,都作了详尽描述,因此使得张夫人在爹爹面前说的时候,也重点提到了郑驿丞,刘文远本来就没有合适人选代替中城县的知县,正好女儿说起,又想到他确实是此次招安的关键人物,因此就破格提拔了,另外,此番刘文远之所以行动如此迅速,而且富有成效,也是与他刚刚新官上任、迫切需要以此次招安作为政绩的想法分不开的,他也深知,如果要顺利招安,光是中城县知县那样胡作非为肯定不行,按照女儿所说,青龙寨看的其实是两家打行的面子,因此只有用好百里驿站和两家打行的力量,才能确保此事万无一失。

    此时,郭掌柜等一众人等听了文书的内容,都向郑仕清道喜,祝贺他荣升知县一职,但郑仕清反而觉得压力一下子大了很多,原来自己不过是个小小不入流的驿丞,现在却被擢升为一县之令,确实是太过突然,而眼前的招安,就是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第一件大事、难事,他必须要做好,也需要去做好。

    按照文书内容,府衙已将此次招安完全交予中城县操办了,包括招安方案也要由中城县制定,看来是想让中城县来负责安置青龙寨的头领和喽啰了,郑知县立刻与众人商议道:“诸位,下官不才,暂屡新职,招安青龙寨是眼前的头等大事,还望诸位鼎力配合下官处理好此事,下官必将诸位的功劳禀报府衙,予以嘉奖表彰,”郭掌柜道:“大人客气,此事本是我等引起,也是我等所愿,希望共同完成此事,为这二百里省道增添一份安宁,”其余众人也都点头附和,郑知县接着道:“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招安方案,能够让青龙寨满意,不过这还需要与中城县其他官吏协商,因为下官我完全不知县里的人事安排,看来明日要去一趟县衙才行,”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

    次日一大清早,还没等郑知县动身,百里驿站门外却来了二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中城县衙的典史差遣过来听命的差役,自从中城县得到知府衙门的文书后,老知县已被关押起来,这二日就要解往省城,剩余的官吏们一商议,文书上说让他们听命于新的知县,也就是百里驿站的驿丞郑仕清,几个人互相一问,大多数没听说过此人,只有一二人知道他是个秀才,很有才华,典史于是就说,不管是谁,反正现在是新任知县、顶头上司,他们就得好好伺候着,虽然文书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去驿站,但是派几个差役去帮忙还是需要的,于是一大清早就派了两个精明差役飞马赶来。

    郑知县问了两个差役平时的差事,此二人一个管文书,一个管刑案,虽然不是主簿、典史之类的大官,但因在县衙多年,对中城县的人员架构还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那书吏,平时就常常草拟一些人事设置方面的文书,因此正好能派上用场。

    郑知县于是就和郭掌柜、徐掌柜、徐夫人一起,与二人商量青龙寨人员的安置方案,及至当日午后,百户所新任的吴百户也亲自带着五十几名官军开到了百里驿站,看到百里驿站已无空间,便在一旁扎下了营盘,百户虽然只统领一百军卒,人数不多,但可是正六品的大官,比着郑知县的正七品还要大两级,因此郑知县接出驿站,吴百户估计是刚上任,又知道郑知县是知府大人亲自火线提拔,并且是此次招安行动的总指挥,因此对郑知县等人倒也算客气,军地双方于是共同商议青龙寨的安置方案,最后经过整整一天半的商量,基本定下了招安初步方案,接着,郑知县急忙差人快马将方案送省城给知府刘文远定夺,并且强调了时间紧迫,离青龙寨来取回信只剩两天,百户所也同时将方案报予了中原卫,刘文远接到方案,仔细核对,觉得中城县那部分安置方案基本可行,又与知府衙门其他官员作了商议,就于次日发文书给百里驿站,同意了方案,那边百户所也几乎同时接到了中原卫的文书,也是同意百户所那部分的方案,这样,整个招安方案才完全定了下来。

    按照此方案,青龙寨各人进行如下安置:中城县衙官员较多,拿不出太多官员职数,只能将正九品主簿一职拿出来给王英推荐手下一个头领担任,另外拿出几个吏员给青龙寨推荐之人,同时,因郑驿丞升任知县,百里驿站就缺个驿丞,此次也拿了出来,百户所这边因为一下子处理了不少官兵,此时倒正好缺兵少将,于是便任命王英为百户所的总旗,正七品,百户所另拿出两名小旗职位给王英推荐的手下头领,从七品,其余普通喽啰,只要愿意接受招安,分成两部分充斥到中城县衙役和百户所军卒队伍中,其余家属人等,全部下山生活,另外,青龙寨的所有财物也由王英处置,过程限期十日完成,然后,青龙寨所有人等下山,百户所派员上山拆除山寨所有设施,完成整个招安过程。

    本来,按照郑知县的意思,还要求青龙寨退还镇东打行一千两赎银,但是郭掌柜和徐掌柜考虑到王英手下也死伤不少,就没让郑知县写进方案,说是到时候再看,郑知县听了也就没有勉强。

    到了第五日,王英再派上次送信的喽啰前来百里驿站取回信,郑知县便将准备好的方案交予了送信人,郭掌柜和徐掌柜又各自亲笔写了封书信让那人带回,原来是二人的祝贺信,同时也说此方案不错,希望王英接受并按此方案进行。

    王英接到方案看了后,也觉得不错,甚至比他想得还要好一点,毕竟自己一下子成为了百户所的总旗,那可是正七品的官,级别相当于中城县的知县!而且还有两个从七品的小旗可以安排手下头领担任,中城县衙虽然职数给得不多,但是主簿这个职位还是比较有权的,相当于一县的刑捕头领,几个吏员则可以让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喽啰去干,驿丞虽说不入流,倒也闲散,余下众人不管到百户所当兵还是到县衙当差,总算都能安排,都有着落,而且青龙寨的财物全由王英处置,这又让他有了不少回旋余地。

    王英于是召集众人商议,大家听了也都觉得满意,这样经过讨论,王英便推荐老三和另一个死党担任小旗,谁知老三说他不愿离开盛山一带,更不愿去官场搅和,所以硬是问王英要了百里驿站驿丞的位子,王英无奈,也只能由他,他便换了一个头领去当小旗,然后又推荐了一个不错的头领去了郑知县那里当主簿,其余一百多人,有一小半不愿去官府,王英发了不少银两给他们,凡是有家室的小头领,也都多给了些银子,死伤人员和家属给得更多,这样,青龙寨的积蓄也基本用完了,另外几十号人,按照自己的选择,有的去了中城县当差,有的随着王英到百户所入了伍,总之是皆大欢喜,顺顺利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