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科幻>鹅山旧事 > 第三十六章
    2000年,羊山村进入全面打工时代。实际上,整个芜丰县都是这样的状况。元宵节过后,一群一伙的青壮年纷纷背着行李,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踏上了去远方的旅程。

    村口的那条小路,这个时候格外热闹。行李箱轮子快速滚动的“得得”声、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以及扬起的黄土灰尘,都显示着它此时的纷杂。

    过完这几天,村里就变得冷清起来。许多人家的门窗紧闭,毫无人气,只有门口张贴的大红对联,以及门口的地面因为过年燃放鞭炮留下一些混合在泥土中的红色屑沫,在诉说着它不久前的繁荣。

    大队那里也安静了下来,祠堂里只有几个老人在门口晒太阳。菜市场的屋顶上,一条红色的横幅格外显眼,横幅上写的:未婚先孕可耻。这是去年年底赶在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前拉起来的。村里主事的几个人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外边一些不好的消息,想以此来告诫不懂事的后生女子们。

    陈有和两口子定了这两天的班车去北江。那一片有蛮多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纷纷加入了去北江做鞋的路子。在屋里搞不到票子,看着别个起新屋,哪个心里能没点想法。就连一些原先在别的省份打工的人也转而去到了北江市,因为他们觉得在那里相对自由一点,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休息。北江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制鞋大头,那里的鞋子因为价格低廉、款式时尚新颖而大受欢迎,不过质量肯定也是比较差的。

    夫妻两个决定把名下的五亩田地给两个老兄种,这样就省得来来回回坐车,就为作那几亩地。关键种出来的谷子卖的票子还不够两人来回的车费呢,还要白辛苦一场。这样一合计,还是不要田的好。最后大哥要了三亩,二哥要了两亩。几乎所有出去打工的人都跟他们一样,把田地给了屋里的兄弟种,有的干脆就给它荒在那里。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的事。

    给两个孩子报好了名,田地也安排妥当之后,他们就跟随其他人一起,坐上了去往北江的班车。

    早稻的秧苗栽进田里不久后,有财、有登两兄弟趁得闲,就安排起来打棺材的事。长世妈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什么事,临时搞不赢。还是早早打好还给他的好。打棺材的钱几兄弟已经平摊好了的。没多久棺材就打好了,放在陈有和借住的房子外边开放厅堂里,就靠着那间房的左侧墙根放着。

    陈月红每次进出经过都觉得瘆人,黑色的棺身,靠上边的几条边刷成红色。就那样毫无遮掩地摆在那里。

    每到晚上就是煎熬。天一黑,她心里就发怵,也不敢睡觉。陈立生也怕,虽然没说,但是他也看出了姐姐的窘迫。立生觉得自己是男子汉,要保护姐姐。于是他故意大声说,“那有什么好怕的!怕就开着灯睡。我就不怕!我睡外边。”

    陈月红这才稍微好一点,她一直挣着眼睛,直到实在是困得熬不住了,才不知怎么睡着的。好在,没过两天,漆就干了,那东西也搬走了。

    上学期结束前的最后几天,羊山小学搬迁到了离祠堂不足十米远的新小学,就在大队和祠堂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