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反元 > 第三百二十九章 称帝?
    如今,北方由汤和和李善长在驻守,平江由士义在驻守,其余的将领,都已经齐聚在杭州城。

    许多人都是同样的心思,既然已经举起了反旗,那就只能是坚定地走下去,现在形势又如此大好,占据了最富饶的地盘,这个时候,不称王,上对不起天堂,下对不起百姓,中对不起自己啊。

    上次已经提过一次,被大哥压了下去,这次,一路南下,打得鞑子毫无还手之力,连克数城,他们内心的骄傲再度膨胀,不约而同地再劝大哥一次。

    张阳望着跟随自己的一班弟兄,望着他们个个喜笑颜开的脸,内心却陷入了极其的矛盾之中,难道,真的要称王了吗?

    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会兴高采烈地当把过皇上的瘾,唯独张阳,却一直对称王持慎重的态度。

    因为,他一直记着这几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纵观这个时代,称王的太多了,韩林儿是皇上,可是,他得受手下们尤其是刘福通的支派,是个傀儡皇帝。徐寿辉是个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陈友谅害死,自己做皇帝。

    皇帝,是个you人的蛋糕,谁都想尝一口。可是,这也可能是块石头,不但没有满足了食yu,还嘣掉了牙齿。

    现在,虽然占领了这么大片的土地,还没有消化吸收,现在,就急于挑起皇帝的大旗,有好处吗?

    “施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张阳问道。

    施耐庵听到主公点自己的名,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吐了出来:“主公,我们现在已经和鞑子陷入水火不容的对立阶段,尤其是我们将鞑子的百万大军都给消灭了,现在,又打下了这么多地盘,我们也该有个正式的名分,旗帜鲜明地反抗鞑子。那些红巾军们,一个比一个着急地当了皇帝,我们也应该称帝,以免以后有个冲突,在名义上低他们一等。”

    施耐庵虽然有些语无伦次,张阳也听出了他隐含的意思,施耐庵也看到了,其实,以后自己的兵马,除了要与鞑子接着斗争,恐怕,也会必不可少地与周围的其他起义军有冲突,一个名义,是非常重要的。

    而张阳知道,以后与其他起义军有冲突,是必不可少的,天下的共主,只能有一个,现在,就举起这个大旗来,自己就是这个共主,尤其是刚拿下了这些地盘,在江南的百姓中,竖立起这个威信来,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张阳想到了放在杀人港的那个物事,心头有些动了,当初,自己没有能力,不敢让它显lu出来,如今,自己的力量,终于到达了一个高度,既然有能力称王,那就有能力把它亮出来。

    传国yu玺,是最正统的代表。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传国yu玺作为正朔的标志,并不为过,很容易得到百姓的认同,比那些安个前朝皇亲国戚的身份的其他人,更加有说服力。

    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与自己先前的那些路线又有出路,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既定方针,总是变化,并不是好事。

    张阳的心里,开始了犹豫。

    施耐庵一看,估计自己已经把大哥说动了。最好再加点火候。

    “青田兄,你说呢?”张阳再次征询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和常遇chun一样,一来就受到了张阳的重用,但是,其他跟随张阳的老部下,并没有不福气,因为,张阳看人都非常准。

    常遇chun是员不可得的猛将,以他为前锋,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这里,如果没有常遇chun的提议,恐怕大哥还不能下定决心向南进攻,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而刘伯温,刚一来,就带来了重要的情报,否则的话,在杭州城外,着了苗军的道,恐怕要功亏一篑,哪能现在反败为胜,坐在杭州城内谈笑风生。

    而刘伯温不居功自傲,凡是都很低调,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这个人在历史上为朱元璋立过汗马功劳,是做丞相的料,看问题也看得非常准,最大的缺陷,就是刚参加自己的队伍,对自己的情况不熟悉,判断就可能失之毫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