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从酋长到球长 > 第五十六章 一箭之地
    傍晚时分,橡子带着那些俘虏和剩余的族人来到了河边。

    绑在树上的六个人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了惊诧的神情,他们知道那些被拴着绳子的是俘虏,这个部族竟然一次俘虏了这么多人?

    简单地扎好营地后,陈健将那六个俘虏绑到了一边,不准他们看到自己的族人吃橡子,也不准他们看到自己的族人还有多少食物。

    战兵们严阵以待,狼皮带着人在河上用网捕鱼,陈健在焦急地等待着斥候们回来。

    太阳落山前,斥候们终于回来了。

    “健,好多人,就在河的下游,和咱们差不多的男人。”

    “女人孩子呢?”

    “在后面。他们靠在河边,也有旗帜,也是排着队的。”

    “旗子?”

    “对,上面画了只扑拉蛾子,而且比咱们的旗子要软,随风飘着。”

    “蛾子?不是鸟?”

    “不是,是蛾,旗帜随风一飞,就像是蛾子也飞起来了一样,鸟可没有须子,我以前吃过很多,不会认错。对了,他们有羊,还有一种没见过的动物,头上有角,弯弯的像刀,火一样颜色的毛皮,不过走得很慢,身上驮着好多东西。还有一种像割头皮部族的动物,不过要小很多,耳朵很长。”

    “你们没遇到他们的斥候?”

    “遇到了,但是他们没动手,我们也就没动手,互相射了两箭就走了。”

    陈健点头道:“休息去吧。”

    很显然,对方也发现了陈健这些人,现在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陈健这边带着俘虏,行动不便,食物不多。

    对方带着整个部族迁徙,要照顾老人孩子,谁都不想先动手,但谁都认为对方可能动手,因此只能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被对方抓住机会攻击。

    至于说以飞蛾作为旗帜,一种可能是抽象意义,另一种可能就是现实意义。

    抽象意义或许是这个部族认为飞蛾扑火极为壮烈,膜拜光明的部族可能会以飞蛾作为旗帜,就像前世古代很多的玉璧是飞蛾造型一样。

    现实意义,或许就是这个部族掌握了纺织丝绸的技术,所以才以蚕蛾作为旗帜。这里没发现桑树,但丝线的种类很多,不一定非要是桑蚕。

    柘树、柞树、橡树这些都可以养蚕,蚕的种类也完全不同,陈健在橡子林中见过冬天的蚕茧,或许他们养殖的是柞蚕,丝线比起桑蚕的要差得多,前世的被褥常用百分百蚕丝作为噱头,但什么蚕却从不说清楚。

    斥候说的那种浑身如同着火了一样的野兽,应该就是牛。长耳朵又比马小的,应该是驴子。不管是驴子、牛还是马,这个时代大多是作为肉食用的,既然对方最多是铜石并用的技术水准,正规的车轮应该也没有,石头刻不出可以輮的模块。

    陈健想要和那几个俘虏交流一下,发现很多词语完全不同,差距不止如同方言。

    比如陶、弓箭、渔网这些东西,和那个部族的名字必然不同,因为这些东西的名字都是自己弄出的发音。至于那些抽象的词语,美、好、快乐、数字之类的发音,更是完全摸不到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