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水浒新秩序 > 第369章 命中注定的大人物
    宗家虽然贫苦,却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宗泽幼年时,还要随长兄宗沃下地劳作,

    农闲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后来,为了躲避瘟疫,

    宗家迁居到交通比较便利,商贸、文化较为发达的廿三里镇。

    在那里,宗泽的视野扩大了,

    耳闻目睹朝廷吏治腐败,国家日乱,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抱负。

    不到二十岁的宗泽毅然辞家,外出游学,

    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

    他不仅悉心求学,刻苦研读经、典,

    而且,学以致用,深入社会底层,了解民情,

    看清了整顿吏治是解决政治腐败,挽救大宋国运的关键。

    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宗泽接连通过发解试和省试(礼部试)后,

    在殿试时,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

    力陈时弊,还批评朝廷轻信吴处厚的诬陷而放逐蔡确,

    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

    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

    将宗泽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

    从此,开始了他坎坷不平的仕途。

    连续多任不得升迁,年龄比他仕龄还短的后辈都和其同列了,

    种种羞辱没有击败宗泽,反而让他愈挫愈勇,

    没法进入庙堂,谋得高位,以整治吏治,还朗朗乾坤。

    那就退而求其次,扎根基层,守一县就治一地,

    让治下百姓在自己的治理下,看到大宋的希望。

    但转任登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