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水浒新秩序 > 第607章 天翻地覆
    这个建议报到社首这里,却被徐泽否决了。

    决堤了就是决堤了,死一个百姓也是死。

    拿同舟社和烂弱透顶的赵宋比烂,有什么出息?

    再说,官府征得税收,服务社会,不都是该给百姓做的事么?

    事情都没做成就邀功卖乖,到底是做事还是作秀?

    实际上,根本就不用同舟社刻意宣传。

    华夏百姓最是单纯朴实,很容易受到统治者的忽悠;

    但也最是实在,他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清楚官府究竟有没有做人事。

    自同舟社接管河北之后,各地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共建会进村后,生产互助组组织起来,就算哪家遭遇天灾人祸,有生产互助组帮忙,也不用担心地里长成的庄稼没了收成;

    就算真遭遇了大难,还可以在共建会的担保下,申请同舟银行的低息贷款。

    同舟社直接通过共建会下了明令,官府的苛捐杂税全部废止;

    官老爷们下乡的次数多了,而且是真下乡问民情,而不是摆官威;

    吃人不吐骨头骨头的胥吏们也改了笑脸,下乡办差再不敢明着吃拿卡要了;

    官府惩治了不少大户,收回了很多官田,全部放出来交给下户佃种,并且佃租也下降了不少不说,还鼓励佃客养田;

    地主的地一下子就不吃香了,不得法,只能跟着降租,就连以前走路仰头看天的大户也时常跟下户们攀亲戚谈感情了。

    秋收以后,官府没有再低价强制收购粮食,反而是以“保护价”定量收购。

    也不需要自己辛苦运到县城,并且再受一次官府的“踢斗”盘剥,各村共建会就有代收权,而且价格比起以往的粮商收粮还要公道。

    卖完官府规定的量,还有余粮,官府也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粮商们急了,也跟着下乡涨价收粮,但百姓们记仇呢,一样的价格,凭啥卖给你?

    什么?

    涨价?

    涨几文?

    那俺考虑考虑。

    嗯,百姓还是如此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