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这个医生不缺钱 > 540 被放弃的肝炎患儿
    杜衡心里有点腻歪。

    恢复到之前那个孩子的程度,这不开玩笑嘛。

    那个孩子自己虽然没给谁明说过,但是看孩子出院时的表现,那是往正常孩子的方向发展的。

    而要达到那个程度,那是孩子从刚刚出生,自己就介入才有的效果。

    现在这个孩子,这种症状已经持续四天了,要想完全恢复,那可能会差点意思。

    肢体协调这方面应该能纠正,但是在智力上,怕是要稍微落后同龄儿童了。

    在救治之前那个孩子的时候,杜衡也翻阅了大量的,关于脑瘫患儿的相关文献。

    然后针对当时那个孩子的初步恢复情况,他大概做了以下几个分类:

    第一类,出生之后就介入治疗的,如果在母体发育良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孩子是有机会恢复到正常孩子的范围。

    第二类,出生之后没有及时的介入治疗,但是在一个月以内的,智力会有轻微障碍。

    第三类,两岁以内接受治疗,加上后天的强化训练,孩子可能智力发育缓慢,肢体稍微不协调。

    第四类,大于两岁的儿童,治疗加后天的强化训练,能恢复到什么程度,看天意。

    当然,这些都是杜衡暂时做出来的东西。因为现在的病例样本就那么一例,很多东西都是推断出来的,里面肯定有很多是不太准确的。

    所以在后期对那个孩子的治疗追访中,样本容量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这四条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自己的治疗方案肯定也会有进一步的改进。

    现在杜衡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杜衡了,那种特别有保证性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会说的。

    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不要有过高的期望,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很快,去拿针具的年轻医生就回来了。

    杜衡也没有多废话,同样还是用之前的步骤,先是三棱针刺血,然后毫针点刺。

    但是这一次的刺血,并不是为了唤醒婴儿,而是为了舒展孩子的经脉。

    连续四天的肌张力异常、抽搐,对孩子的经脉、肌肉、血管都产生巨大的压力。

    刺血的目的变了,但是点刺的目的没有改变,十二井穴更是必不可少的穴位。

    前一个孩子,杜衡用了五分钟左右,就让孩子开口哭泣,额头见汗。

    但是这个孩子,杜衡整整用了二十分钟,才让孩子哭出第一声,而粘在孩子嘴角,深入喉咙的管子,却成了阻挠孩子哭出声的障碍。

    杜衡见状,立即停下针刺,赶紧的把孩子嘴巴处进食的管子,小心翼翼的抽了出来。

    随着孩子正常的哭声响起,站在身后的年轻医生,直接握着拳头“耶”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