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科幻>这株仙草真难撩 > 第四十一章:制作风筝
    “我也想玩风筝了,正好今天风和日丽的。”

    “对!”

    ……

    众人附和道。

    “什么是风筝啊?”馨儿问我。

    “俗称纸鸢,用纸或木头、竹子做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线牵引着,借助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了。”我说,“馨儿,你等会儿就会知道了。”

    据说第一个发明风筝的人,是墨子,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有记载:“(墨子)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做出来的风筝,最早是用来军事勘察。后来,鲁班在墨子的基础上,也制作出了功能近似的风筝,《鸿书》上有记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这些都是王先生告诉我的,最初的时候,王先生为了勾起我对古书经典的求知欲,跟我讲了很多类似这样的故事,边说边背诵出里面的经典语句,让我记住,因此我对风筝的历史很了解。而且那时候还不叫“风筝”,叫“纸鸢”,“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这也是王先生跟我提过的。

    “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陈林问,显然,在玩风筝的方面上,他是比不过这些孩子们的。

    “我们现在需要几根竹子。”

    “竹子倒是挺好找的,我们来的时候在路旁看到几处竹子林。”馨儿说。

    “不是找几根随随便便的竹子,我们需要壁厚三至五厘米的竹子,这样是最合适的,然后利用竹篾的韧性作为风筝的骨架。”那位看起来年长点的小男孩很有经验地说道。

    “那我们三个人去找竹子,你们去筹集做风筝的其他材料。”我说。

    “好!”

    小孩子只要一听到跟玩有关的,他们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以及智慧,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会变得很高超,可能是玩的多了,熟能生巧吧,就像陈林玩泥巴一样,简直出神入化,尤其是跟同龄人相比较。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原本的能力。

    “小盛哥哥,风筝很好玩吗?”馨儿问我。

    “以前看过别人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我自己没玩过。”我回答。

    陈林也附和道:“我也是,只看过别人玩,自己还没玩过呢。”

    “对了,陈林我问你,你把你钟爱的‘虎神’给了别人,你自己不难过吗?”我问。

    “看他哭得那么伤心,还是给他吧,这样会让他好过点的,而且我比他大,我爹以前常跟我说,要礼让比我小的,尊敬比我大的。一个蛐蛐收获一个朋友,我觉得挺值的。”陈林稚嫩的脸上此时刻满了成熟和担当,简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三根粗细合适的竹子,无奈力气太小,根本无法连根拔起。我们耗费了部力气也没能拔起一根竹子,对此,我们一筹莫展。

    “馨儿,我把你抱起来,你抓住上面的竹子,然后我放开你,你利用整个身体的重量把竹子弄断。”我对陈林说,“你在下面接住馨儿,别让她受伤。”

    馨儿很轻,我很轻松地就将她抱了起来,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我们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三根竹子,虽然都很短,但是应该够做风筝的骨架了。

    我们仨带着“战利品”回到了集合点,他们已经准备好做风筝道的其他材料了,我们将竹子递过去,他们用小刀将竹子削成了几片竹篾,动作看起来很熟练,不一会儿就部削好了。

    “我们做个什么形状的风筝呢?”年长点的男孩在征求我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