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我在古代发家致富 > 第 1 章
    “青禾,又去绣品铺子卖针线啊?”路边儿,莫大娘笑眯眯跟宋青禾打招呼。

    “是呀,爹娘都在努力赚钱养家,我也得努把力才行。”宋青禾脆生生地道。

    小姑娘约莫十三四岁,模样生得极好,一张小脸嫩生生的,漂亮的眼睛大而有神,逢人总露三分笑,一笑便露出两个小梨涡,简直让人甜到心坎儿里。

    莫大娘往她手上拎的篮子里瞅了瞅,目露赞叹:“你这手就是巧,竟能绣出这么美的图来,看着都让人舍不得用了。”

    “谢谢夸奖,我也觉得我绣得挺好看的!”宋青禾笑得眉眼弯弯,坦然接受了莫大娘的夸奖,一点儿没有不好意思:“莫大娘,我赶着去绣品铺子,回头再跟你聊啊!”

    莫大娘看着宋青禾离去的身影,羡慕地道:“老宋家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啊。”

    有人听她说起宋家,就问:“莫大娘,你又碰到宋家那宝贝疙瘩了?老宋家可有好几亩水田呢,她怎么没去田里头帮忙?”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大家伙儿都忙得不得了,家里头但凡能干活的,都去地里帮忙去了。

    “他们家什么情况,你还能不知道么?她爹娘才舍不得让她去田里干活呢!听说就连在家里头,她两个哥哥都把大部分活给抢了,从来舍不得让她累着。”

    “啧啧,这哪里是养闺女,分明是在养千金小姐啊。这样下去,等她长大了,又哪家会要她这样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媳妇哦。”

    “去去去,少说酸话了。青禾虽然不能干活,但人家会赚钱啊!别人绣一个荷包能得七八文钱,她绣一个能得二十文钱!别人绣一块帕子能得十二文钱,她绣一块能得二十五文钱!她还会在衣服上绣花儿,那成衣铺子的掌柜也经常找她做活。付她工钱的时候,成衣铺子的掌柜可是直接用银子来付的!那可是银子!这样能赚钱的金娃娃,你不要,有的是人家要!”

    彼时,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吊铜钱,也就是一千文钱。而普通的蔬菜瓜果只不过一斤几文钱,粗米五文一斤,精米十文一斤,猪肉二十文一斤……宋青禾赚到的银子能够买多少东西啊!

    “那是,别人家的闺女都是赔钱货,青禾却是个往家里搂钱的闺女。你们想想,青禾刚出生的时候,宋家多穷啊,现在呢?他家都成咱们村子里的富户了!我家小子要是能娶到这么一个媳妇,哪怕她成天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让我天天伺候她也成!”

    这人这么一说,众人也想起来了。

    宋青禾刚出生的时候,宋家的日子的确过得很是艰难。那个冬天,宋母刚生了宋青禾,还没来得及好好坐月子,宋家二房就闹着要分家,宋家二老一向偏心二房,宋家大房几乎是净身出户,那一年,宋家险些没能熬过去。还是宋母背着宋青禾去山上拾柴火时,采到了几只品相极好的灵芝,宋家大房将那灵芝卖了钱,才堪堪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

    那灵芝不是宋母发现的,是宋青禾发现的。宋母拾柴火时,宋青禾不知怎么从背篓里翻了出来,扯着几只蘑菇不肯撒手。宋母无奈,只得将那几只蘑菇一一摘下,拿给自家小女儿把玩。谁知半路上被药铺的掌柜看到了,发现那竟不是普通的蘑菇,而是灵芝!因那灵芝品相好,最后卖了百两纹银。

    宋家得了这笔钱银,赶紧花钱盖了三间砖瓦房,买了粮食、熏肉,又买了好些过冬所需之物,才堪堪熬过了分家之后的第一个冬天。

    在这件事后,宋家将宋青禾宠上了天。

    那卖灵芝得来的百两纹银,盖砖瓦房花了二十两,买过冬所需的衣物、棉被等花了十两,余下的七十两种,宋母收起了四十两,说日后要拿一半来给小闺女做嫁妆,余下的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用。还有三十两,则被宋母拿来买地用了。三十多两银子,能买六亩水田呢!这年头,地是乡下人的命根子,若是家里头有几亩田产,总不至于吃不上饭。

    宋家祖父母在分家的时候,十分偏心二房,家里仅有的几亩旱田全给了二房,而宋父宋母带着半大的长子与才刚会说话的二儿子,宋母肚子里还怀着宋青禾,一家人几乎是净身出户。穷怕了,饿怕了,宋父宋母对于田地,也就格外执着。

    自宋家有了水田,日子立时便好过了许多。后来,宋青禾长大七八岁时,宋父带她去府城里兜了一圈,也不知怎么的,她竟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央着宋父去给她买布买各色针线。

    宋父想着,家里头的钱银本也是因小女儿才得来的,一咬牙,竟带着小女儿去县城里头将小女儿想要的东西置办齐全了,布匹加上各色针线,足足花了二两银子!村里头其他人知道了这事儿,都说宋父疯了,为了个丫头片子,竟把钱往水里扔!

    谁知道,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竟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那宋家的小丫头将那布匹裁成小块,拿着针线在新得的布匹上随意动了几针,拿去绣品铺子,竟换到了钱!后来村里头的人才知道,小丫头是在绣花。

    尽管他们想不通,一个小小的孩子,绣出来的花样子,怎么会比村里头做惯了针线活的婆娘还好,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只能承认,宋家这小丫头,兴许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宋青禾是个穿来的,前世就是专门吃这碗饭的,今生不过是重拾本行,自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