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乱世栋梁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年
    大年初一,清晨,元日大朝会在太极殿进行。

    参加人员数以千计,满朝公卿,以及各地州官或长史边地豪酋云集皇宫,向御座上的皇帝道贺,并汇报地方情况。

    昨夜守岁没怎么睡觉的李笠,此刻精神抖擞,逐一听取方伯地方长官的代称的汇报,并与大臣们商议重大国务。

    现在,是贞元十一年,他当皇帝,已满十年。

    大权在握的感觉,很不错,权力使人年轻,所以如何会觉得疲倦?

    更何况,有好消息传来:李昕收复汉中,梁州地区,再入朝廷的控制之下,蜀地门户彻底掌握在楚国手中。

    周国的“右臂”益梁地区,继“左臂”陕州洛州地区之后,彻底被切断了。

    对此,李笠当然高兴,而这十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他也做了许多铺垫,现在,是出成果的时候了。

    便在大朝会上,宣布几个“决定”:

    一,各州取消“中正”官职。

    此诏令,宣告九品中正制的彻底“死亡”,因为“州郡中正官给人才评品级”这一制度,为九品中正制的根本。

    根没了,“树干”当然也就随之“枯萎”。

    而之前,虽然楚国推行科举,依旧在州一级设有中正官,算是一个过渡。

    现在过渡期结束,取消中正官,从今往后,一个人呢但凡想入仕,要么凭军功或者门荫,要么参加科举。

    门第,不在是入仕时必须考核的硬性指标。

    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中正说了不算,新规则说了算:科举考试成绩,或者军功。

    无论是士族庶族还是布衣,想当官,要么提笔在科举考场厮杀,要么提刀在战场玩命,亦或是父辈用玩命换来的军功,为儿子换取入仕的机会。

    这就是规则,楚国不亡,规则就一直在。

    但是,楚国并不是天下第一个废除或者抛弃九品中正制的国家,当初的西魏现在的周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实际上抛弃了这个腐朽的制度。

    因为周国没有中正官或类似官职。

    废除九品中正制的诏令当众宣读后,文武大臣,面色各异。

    对于庶族乃至微寒出身的文武官员来说,九品中正制的寿终正寝,就是将禁锢庶族数百年的牢笼打破,值得欢呼雀跃。

    而对于士族官员来说,这意味着延续了数百年的士族政治特权,在制度上消失了。

    士族子弟靠着门第阀阅轻松做官的时代,至少目前来看,已经结束。

    如果有得选,他们当然要反对,而且是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