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科幻>三国大航海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私心重重
    第一百五十九章私心重重

    波调追出五十里,一头扎进了萨珊人的埋伏圈。眼看着萨珊人越跑越没力气,距离越拉越近,波调正高兴呢,没想到两侧忽然冲出两支万人队,前面豕突狼奔的萨珊人又掉过头来,向他张开了獠牙,一万长生军重甲骑带着无坚不摧的杀气直扑过来,一下子就将他包围在中间。

    波调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破口大骂阿尔达希尔太狡猾,逃命还不忘设圈套。可是阿尔达希尔听不到他的咒骂,他指挥大军一拥而上,将波调围在中间一阵乱打,重甲长生军更是冲着波调的亲卫军连续不断的冲杀,力图在波调的援军到达之前击杀这两万贵霜精骑。

    波调被逼入了死路,无路可逃,在求生的本能下,他号呼酣战,一边大声说汉人的铁骑一定会来救他们,鼓励着将士们坚持到底,一边带着亲卫营用密集阵势对付长生军的冲杀。贵霜人听到了波调的命令,互相鼓励着拼死抵抗,他们远的用号角,近的直接大声喊,萨珊人对贵霜人的语言并不陌生,有人听懂了他们的话,得知汉人骑兵就在身后不远,士气也受到了影响,再加上毕竟他们刚刚在沙漠里跋涉了半个月,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只是凭着一股士气压制住了贵霜人,时间一长,他们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现在再听说汉人骑兵马上就到,他们心里更没底了。

    阿尔达希尔很快得到了斥候的报告,汉人骑兵正在赶来,他虽然不确信汉人究竟有多少诚意来救援波调,但是他更怕被缠住而无法逃脱,眼见着在几轮冲杀下已经将贵霜人打得狼狈不堪,损失惨重,决定见好就收,下令大军撤出战场,互相掩护着缓缓向北撤去。

    短短小半个时辰的战斗,波调损失了三千多人,五千多人受伤失去战斗力,原本高涨的士气一落千丈。看着满地的尸体,听着此起彼伏的哀嚎,波调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悔恨交加,忍不住老泪纵横。

    荀恽带着胡骑营赶到的时候,萨珊人已经走远了,走在一片狼藉的战场上,他也是暗自吃惊。萨珊铁骑纵横天下,阿尔达希尔能征善战,果然名不虚传,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就给贵霜人造成了这么大的杀伤。这还是他们经过陆逊的重创,然后又在沙漠里走了半个多月之后,如果面对养精蓄锐的萨珊人,他非常怀疑波调的首级现在会不会已经被萨珊人砍了去。

    战场凶险,果然不可大意,任何一点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萨珊人反手一击就重创了冒进的贵霜人,虽然对汉人来说并不是坏事,但对士气的打击却非常大。他们一路从天竺乘船而来,养精蓄锐,原本是想打个开门红,没想到却先吃了个败仗,对将士们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好在损失并不是很大,大王还是抓紧时间重新收拾人心吧。事犹可为,等到了泰西封,我们再报此仇不迟。”荀恽耐心的劝道,看着原本意气风发的波调突然变成这样,他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波调觉得十分难堪,只得擦尽了脸上的泪水,命令人收拾将士们救治伤员,就地火化将士们的遗骸。贵霜人大多信奉佛教,修的是来世,而且贵霜人又继承了原先的一些习俗,对战死并没有太多的忌讳,相反认为是一个解脱。军中就有随行的僧侣,由他们给阵亡的将士们念经超度之后,把骸骨留一点下来带回国内也有可以了。

    入夜,方圆数里的诵经声和熊熊的火光让人感受到了战场的凶险和生死的,但是我却服膺他的那句话。易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阴一阳谓之道’,而我们最应该践行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他的,都是他娘的浮云。”

    “胡扯!”荀恽忍不住反驳道:“他只不过是不学有术罢了,真正做事的还不是扶南学院和朱崖学院的那些士人?他现在是因为战无不胜,所以大家都尊崇他,要是这一仗打败了,你看他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威风。”

    “他打不赢,那你拉几个大儒来就能打赢?”曹彰反唇相讥:“迂腐!”

    “无知!”

    两人像两只蛤蟆似的瞪着眼睛互相看了片刻,又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荀恽自失的摇摇头,主动换了个话题道:“你看我们怎么扯到这儿去了,不是说天堂和地府的吗?”

    “天堂地府,只是一念之间。”曹彰一本正经的说道:“那些僧侣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打完这一仗,我就放下刀,成佛去了,以后上天堂,在天堂里俯视你们这些腐儒。”

    荀恽扑嗤一声笑出声来,两人相视而笑,并肩向大帐走去。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曹植等人赶来,大家一商量,觉得截击萨珊人失败之后,萨珊主力安然回到泰西封城已经成定局,是继续进军围攻泰西封,还是就此打住,他们谁也不敢确定,只得让人把消息送给孙绍,看他如何安排。在得到孙绍的命令之前,他们就在原地休息,同时由陈海安排船只调运粮草,做好围城或撤退的准备。围城是一个消耗战,几万大军需要的粮食不是个小数目,即使越国现在的动力非常大,但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进退两难。

    大马士革,孙绍还在等罗马人商量的结果。罗马人并不知道孙绍还安排了人在萨珊境内截击阿尔达希尔,当然也不知道截击已经失败,但是他们却知道萨珊人虽然损失不小,却还远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对和越国、贵霜联合包围泰西封城,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以戈尔狄安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罗马人经过马克西穆斯叛乱这一次打击,能打成今天这样已经是万幸,与其深入到萨珊境内打一场希望不大的仗,不如就此与萨珊人讲和,趁着萨珊形势不好的时候多讨一些好处,比如要回那些被萨珊人占领的土地,索要一些赔偿等等。哪怕赔偿少一点,也总比大动干戈,最后却一无所获的好。

    而以罗马皇帝昆图斯为首的激进派对此则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萨珊人一直是罗马人的强敌,灭罗马之心不死,这次能和越国、贵霜一起合力围攻泰西封,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趁着这次机会灭了萨珊,瓜分他们的土地,难道还要等他们喘过气来再进攻罗马吗?你以为越国和贵霜是我们的属国,我们要他们来就来,要他们走就走?到了那时候,只有罗马单独面对阿尔达希尔的怒火,你戈尔狄安能有把握战胜他吗?

    戈尔狄安哑口无言,纸包不住火,虽然昆图斯没有把这件事挑明了,但是他知道昆图斯肯定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他在提姆萨赫湖畔其实是打了一场败仗。他自己也知道,给他带来眼前大好名声的两战其实都是越国人的功劳,没有越国人帮忙,那他也许早在拜占庭就战死了。要想保住自己的名声,为以后争权夺利做准备,他就不能把昆图斯逼得太紧。再说了,他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如果他现在说有把握对付萨珊人,真正到了那一天却丧师败绩,那戈尔狄安家族也就走到头了。

    戈尔狄安避开这个问题不谈,转而向昆图斯及其支持者们提出一个问题。萨珊人还有五六万人精锐,就算在沙漠里有所损失,至少还有一大半回到泰西封,泰西封是个大城,城防紧固,人口众多,以阿尔达希尔的号召力,很快就能恢复元气,就凭现在这些人马,能不能攻下泰西封?凭三国现在的实力,能不能保证长期的围城?如果一点把握也没有,那到泰西封去干什么?谁又敢说,到了泰西封就一定能拿下泰西封?

    这次轮到昆图斯等人不吭声了。他们需要到泰西封去立功,但是他们也没有把握成功,这里面不仅需要和越国、贵霜通力合作,还需要戈尔狄安的支持,如果戈尔狄安消极抵抗,仅凭他们刚刚征召起来的这四万多人,他们在三国联军中只能算是附从,就算拿下了泰西封,他们得到的利益也有限,风险太大,利益太小,那还有谁愿意去?一旦战事真如戈尔狄安所料,那他们这些人也就惨了,以后只能听戈尔狄安指手划脚。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利益,都在衡量其中的得失,至于罗马的利益,全体罗马人的利益,只不过是在攻击别人的时候当个借口罢了,并没有人真正把这些当回事。

    昆图斯并不笨,他当然看出了戈尔狄安和元老院的议员们的本意,不管他们说得多么大义凛然,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可是看出来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他不仅要依靠这些议员们来抗衡戈尔狄安,还要联合戈尔狄安才能和孙绍讨价还价,所以纵使心里对这些人非常鄙视,却还是只能耐着性子和他们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