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道教典籍 > 天道
    摘抄至百度百科。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4)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5)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6),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8)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9)。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10),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11),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12)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赤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13)者,此之谓大本大宗(14)、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15),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所属分类:天道

    【注释】

    (1)天道运而无所积:天道,自然规律。积:积滞,自然规律的运行没有积滞。

    (2)帝道运而无所积:帝道,帝王治国的规律。

    (3)圣道运而无所积:圣道,圣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

    (4)六通四辟:上下及东西南北四方相通。四季顺畅。

    (5)铙〔ráo〕:通“挠”,扰乱。

    (6)平中准:水平面符合水平测定的标准。

    (7)鉴:镜子。

    (8)休:休虑息心。

    (9)俞俞:从容自得的样子。

    (10)南乡:指面朝南,指居帝王之位。

    (11)北面:指北面,指位于臣位。

    (12)玄圣素王:玄圣、素王均指像老聃一样通晓大道,具有帝王无法而不居帝王之位的人。

    (13)天地之德:天地的规律,即无为为本。

    (14)大本大宗:真正的根本、真正的宗原。

    (15)所以均调天下:以此来均衡万物,调理民情。

    【译文】

    天道自然运行没有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治理法则运行没有积滞,所以天下的百姓归顺。圣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没有积滞,所以四海之内的人都来归顺。了解自然规律,精通圣人之道,六合四时符合帝王之德的人,会让万物自然运行,万物都在寂然地自然生长。圣人内心宁静,并非认为宁静是好的所以才宁静,是因为万物不能扰乱他的内心,所以处于虚寂而宁静的境地。

    水平静时可以照见须眉,水平面任命水平的测定标准,所以工匠们前来取法,水宁静而清澈,更何况人的精神!圣人内心宁静,可以比作天地的镜子,可做世间万物的镜子,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的帝王圣人都坚守这个境界。保持这个境界则会内心空明,内心空明才是真正的充实,充实才能做到完备。内心空明才能做到宁静,宁静才能变化,变化才有所得,内心宁静则要无所作为,无所作为才能让做事情的人尽职尽责。无所作为才能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就没有忧患,因而能延年益寿。那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再处于君王之位,所以尧才会成为帝王。明白这个道理再处于臣子之位,所以舜才会成为臣属。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上位,这是君王的常德。凭借这个道理处于下位,这是玄圣素王所持守的大道。凭借这个道理退隐而闲游,江海山林的隐士都会折服。凭借这个道理积极进取安抚天下,就会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而使天下归一。虚静可以成为圣人,行动可以成为帝王。无为可受万物尊崇,朴素可以与天下争美。领悟了天地的规律,就可以说掌握了根本和宗源,是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并以此来均衡万物,体察民情。与人和谐,叫做人乐,与自然和谐,称为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1),泽及(2)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tian行(3),其死也物化(4)。静而与阴同德(5),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天地正;其魄不祟,其魂不疲(6),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所属分类:天道

    【注释】